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

一分鐘的表達術,畫一條線

分享本篇文章

我們總是一昧地分享自己認同的事物,但是相對於自己對產品/服務/理念的認同感,總是難以將這樣的認同感傳達給聽眾的腦海中,這樣的無感傳遞總是天天在發生,但是怎麼樣改進呢?怎樣的說明架構是具有力量與清晰的?這篇文章將會簡單的與大家分享,並以兩段『僅一分鐘的影片』(公益教育團體)來說明有什麼樣是好的架構,並從中抽取出一個簡單的原則與大家分享。

影片一、楊荏傑

(可參考下方的講稿)

博雅青年講堂是一個免費的培訓過程, 每周六會邀請許許多多的業師, 講師為我們大家上課. 我們的課程包含了四個領域:自我覺察, 國際視野, 東西方文化傳統以及人文思考, 這些其實是我們傳統教育或是重商主義教育比較沒有的. 那更特別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博雅教育的精神--生活教育.

我們邀請的業師, 譬如來自前Yahoo社群總監的老查, 來自於Buyble上過數位雜誌未來的電子商務之星的Max,甚至來自Evernote的Jeremy, HTC的Jan, 許許多多的好朋友一起當學生們的業師就好像你們去聽演講的時候, 通常你不會擁有演講者的手機, 因為你跟他不是朋友; 在這裡你跟我們的講者不只是朋友, 你還是他的徒弟. 這就是博雅青年講堂在做的事.
影片二、Jeremy

尤其在台灣,有「用傳統教育的方式面對數位時代」的危機,我認為危機的原因是傳統東方教育強調背誦與書寫但是我們所在的世代,取得資訊已不再是困難的事,我們有google、有維基百科...資訊隨手可得。現在的挑戰在於,該如何連結這些資訊,以及如何創造出更重要的東西,所要學習的不再是大量記憶背誦,重要的是學習如何批判性思考,這是為何我認為博雅教育很重要,而且台灣人更該重視博雅教育的理由
從架構層面來分析
上面兩位講著分享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典型的描述架構,
一、功能導向架構:1. 什麼是博雅講堂 2. 博雅講堂的特色(講師清單) 3. 博雅講堂的差異(學員與講師的關係)
二、差異說明架構:1. 提出問題 2. 說明原因(現況與趨勢的差異) 3. 提出方向

這兩種架構都是相當簡潔有力的說明架構,以第一個功能導向架構來說,他是提供一個逐步強化、關鍵收尾的模式,從最基本的定義提升到服務特色,再從服務特色提升到以最關鍵的差異做一個結尾。這樣的論述可以最後帶給聽眾很強烈的好奇心,對於一個稍微複雜的服務或產品,挺適合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說明,因為好奇心會讓聽眾有主動搜尋與了解的慾望。

差異說明架構,則是一開始就以破題的方式告訴聽眾出了什麼問題,這是可以瞬間抓起聽眾注意力的方式,接著利用原因說明來提升聽眾對主題的信任度,在最後的部分則是提供如何面對與處理問題的解決方式,對於一個明確服務相對精實的服務或產品,挺適合這樣的介紹,並可以著重在解決方案的描述。

現在,我們應該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傳達訊息時有無「架構」的差異,雜亂的分享與傳達也只會帶來雜亂的印象,大家可以以這兩個典型架構作為一些自我練習。接下來我們就從概念上去思考又為什麼這樣的架構可以給人說服力。

從概念層面來分析
楊先生的「服務特色與其他服務差異」說明了「在這裡你跟我們的講者不只是朋友, 你還是他的徒弟」,接著Jeremy的「趨勢與現況的差異」說明了「現在的挑戰在於,該如何連結這些資訊,以及如何創造出更重要的東西」。

這中間我們看到有非常多面向的討論,所以我們應該要從最核心的概念說起,就是「他們都提供了一個判斷的基準」。而一個可以畫下基準線的論述,則可以用是否可以回答下面兩個問題作驗證:「為何以往不行,現在可以?我們與其他人的差異在哪?」,若是對這兩個問題有了答案,相信你的論述就會有一定的充實度。
舉例來說: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對方的心中畫下一個基準線。」(與他人差異:在這裡你跟我們的講者不只是朋友, 你還是他的徒弟)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對方的心中畫下一個基準線。」(以往的問題:我認為危機的原因是傳統東方教育強調背誦與書寫,但是我們所在的世代,取得資訊已不再是困難的事)
現在我們應該可以很明顯地知道
畫下基準線的方式就是「說明差異」,也就是只要我們好好的說出一件事物「Before & After」的差異後,自然地就會在對方心中畫下一條基準線,讓這一條基準線引出聽眾過往的生活經驗讓這條線在聽眾腦中慢慢地發酵,這條線會在聽眾的腦中不斷地切割與碰撞(這有點文青了 XD ) ,然後用聽眾自己的感受去決定他自己的方向或想法。而這樣在對方腦中放下一顆種子的效果,是很多一昧推銷概念的演講所無法做到的。

最後我們要如何驗證這樣的說法呢?很簡單,只要把上面兩段講稿中用粗體標示的部分移除掉,再閱讀一次(稍微腦補一下),相信大家就可以體會到整篇演講氛圍的改變(粗體就是用來說明比較的部分),所以,最後要是你可以跟對方介紹你的產品/服務的時間連講個故事都沒有,那你可以做兩件事情;

一、在他心中畫下一條基準線;二、留下清楚的聯絡方式。



簡報實驗室與大家共勉之

ps: 常用來畫基準線的概念:過去與現在、現在與未來、使用前與使用後、國內與國外、最佳狀況與最糟狀況...等等 (歡迎大家沒事多多練習與思考這樣的相對比較模式)

photo credit: wwarby via photopin cc

Facebook留言板:

張貼留言

歡迎討論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