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推薦台灣第一本新創募資簡報中文書《新創募資教戰:如何讓投資人不想錯過你》

分享本篇文章

台灣該要有自己的新創與募資文化的知識體系
從我在數位時代擔任網站主編的時候就常常看著國內外的新創募資相關內容,對於這些在網路上豐富又完整的資料,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惑「為什麼這些資料描寫的市場與文化,不是美國的就是大陸?」為什麼台灣自己沒有創業家分享這些知識與心得呢?而在我離開數位時代,看過上百家新創公司之後感觸更深。
 
台灣的新創圈是一個熱情的沙漠,有著創業的熱情,但卻是創業知識的沙漠
我們可能連最基本的名詞定義都沒有統一,什麼是商業模式?什麼是營收模是?什麼是traction(市場吸引力)?什麼是Seed階段?如何才會走到pre-A或是A輪?這些階段的差異是什麼?募資時候的股權要怎麼分配?建立團隊的初期股權要怎麼分配?什樣專業的人該什麼階段進入?
 
別讓新創公司死在那些簡單確又重要的觀念
我曾經看過一個不錯的創業題目,但是在我和他們認識之後的幾個月他們就解散了(挺可惜的),事後他們的創辦人有找我分享,才發現他們遇到的問題相當的「簡單」:他們的團隊在一開始也就是概念驗證階段,就找齊了所有的成員,像是CTO、CMO、CFO,而且職稱都給到最高。
 
而一個產品都還沒具體成型,何來CMO發揮的空間?怎麼會有CFO發揮的空間?所以很快的有些人過於勞累、有些人有心卻使不上力,而股權又因為職稱的關係都給了很高,哪些人該留該走?該怎麼溝通?團隊彼此的關係又該如何維持?這些很「重要」,一旦輕忽,最後,這個團隊的解散就是一個合理的結果。
 
《新創募資教戰》這本書,就將會利用募資簡報架構所代表的商業新創思維模式,「以終為始」的提供年輕的創業家去思考與面對這樣的題目。
 
應該要有一個「適合的人」來書寫,而不是英翻中或是簡翻中
而這樣的一本應該要什麼樣的人來寫?其實我心中一直有一個明確的標準:
一、這本書的內容要來自親身的經驗
二、他的思考要有「架構與系統」;
三、這不是一本翻譯網路上的資源就可以完成的一本書。
 
這是因為創業的過程最容易遇到的就是「數不清該知道但未知道的細節」要去面對,因此要是沒有親身經歷過他很難說出那些「現實的問題」。而第二點則是因為在不同的產業創業所遇到的問題有時候會有著相當大的差異,因此要是可以有一個適用性強的「系統性思維」,他才可以提供一個完整與客觀的思考模式,去協助大家面對那些有時候根本還不存在的問題。
 
而偉俠他的經歷就剛剛好符合這樣的標準:

  • 一、他在台灣、大陸與美國矽谷創業過(他即便現在都有創業的題目),而且募資過的對象多元,有政府計畫、親朋好友、天使與創投公司,甚至公司最後被購併了(成功的退場),這是一個完整的新創與募資經驗;
  • 二、偉俠更是一個踏實的人,他融會貫通了矽谷的創業知識架構與大陸募資的經驗,累積了不同募資體系的架構與差異,所以當偉俠說要寫下這本《新創募資教戰》的時候,我就直覺的認為「最適合寫這本書的人出現了
募資簡報的架構,不只是投資人衡量商業價值的方式,更是創業時該想清楚的商業策略與布局。
而我們又可以從本書中學到什麼?「募資簡報只是一個檢視自己的商業策略、執行與布局的過程」,而這些募資簡報的架構其實就是那些創投者在衡量一個商業模式潛力的判斷基礎,它不是巢臼,它是基本的商業思維邏輯:問題、解決方案、市場、團隊、產品力、數據與客戶見證、競爭者與財務規劃…這些都是新創產業經年累月累積下來判斷商業價值的架構。
 
年輕的創業家應該思考它、而不是照本宣科的填空它。而我相信這一本書,是足夠讓年輕的創業家好好的檢視自己的商業服務是否可行的一個很好的檢查點:「你要解決的問題是否有成為產品或服務的特色?這樣的特色是否又有市場價值?」。
 
創業的知識體系,還有更多帶完整的部分
我希望台灣日後還有更多創業家可以撰寫他們自身的經驗,或是分享他們在國際上、真實的商業戰場上所遇到的問題與經驗,《新創募資教戰》這本書不應該是台灣唯一的一本書,更期待是這本書做為一個拋磚引玉的概念,讓台灣更多有經驗的創業家分享出自己的學習與碰撞,讓台灣日後年輕的創業家可以有更完整的文本context去瞭解創業的這一條路。
 
我推薦這本書,是因為台灣年輕的創業家需要這樣的新創知識體系。
若有其他有經驗的創業家想出書,我很樂意為其寫序。

#當自己還沒有功成名就的時候
#就可以幫助人 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博客來購書網址:
新創募資教戰:如何讓投資人不想錯過你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我在大同大學媒客松,看到大學生該具備的基本能力

分享本篇文章

我曾經覺得大學生要是懂得簡報技巧會是很棒的事情,但是今天我在大同大學媒客松的活動中,我發現現在的年輕人在「視覺化的呈現自己的概念」這一塊的能力有著巨大的落差。有的同學很擅長,他們現場直接拍攝、修圖、甚至用厚紙板與一些材料做好了雛形(prototype)去呈現他們自己的創意,這樣的表達與溝通是超級具體與精準的;但是有的同學連一份簡報都做不好。
有的學生直接用電路板做出可運作的雛形
有的學生用紙黏土作出VR眼鏡的雛形
「視覺化呈現概念的能力將是大學生該要具備的基本能力
在活動現場中幾乎一百多位的大學生中,我不斷的漫步在不同的15個團隊中,感受著這群年輕人的創意與表達。只有一個想法越來越鮮明:「視覺化呈現自己的概念能力」,應該要是大學生日後該要具備的基本能力了!已經不是那個 nice to have 的年代而是 must to have的現在了。

這是一場相當優質的,算是台灣中我所見到最有創意的媒客松,而在這邊我想分享一些我在這一場 大同大學媒客松,賢者爭霸賽 中的所見所得。主要可以設定成四大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與兩個可以提升媒客或是創業家們的基本底蘊。

一、視覺呈現概念的技巧
關於這一點就不再多說了,我想當你們看到上面的一些「視覺化呈現概念的能力」的範例時就應該要知道一件事情「用簡報表達自己的概念」,已經是一個基本能力了。大學四年,你可以花一些時間在學習視覺處理的基礎或是品味,像是攝影、簡報等等數位工具,對!最起碼你要有「品味」!
你是否擁有信手拈來就有基礎美感的簡報概念、能力與品味?
二、團隊溝通的基本能力
而另外一件很關鍵的事情是「領導、溝通與配合」,在這次輔導的過程中,我們mentor群中也在會議中也很明顯的看到一件事情,一個團隊的組成要是有數位主觀意見較強的團員時,這個團隊反而會卡在一些意見衝突上,而且這團隊的氛圍大多是不好的。我覺得這是年輕大學生該要去注意的一件事情,我也覺得這是這活動可以帶給大學生最關鍵的反思:「當自己有想法的時候是否可以好好表達?」、「當遇到意見相左的同伴時,你該如何面對?」

你如何在團隊關鍵產出中有自己的角色,當出現不同意見時你如何面對?配合?溝通?組員為什麼要聽你的?不當隊長就無法展現自己的價值嗎?你能站在一個協助與配合的態度上,讓這個也許不太合你意的主題有更好的呈現嗎

Tips:「用嘴溝通,用眼確認」要懂得視覺化的溝通!將你的概念畫下來討論。
很多的溝通不良都發生於在「彼此只用說的溝通」,這必須要知道一件事情,說,是很模糊的溝通方式。很多溝通的衝突就發生在此,你們知道如何視覺化的表達自己的概念嗎?跟你們推薦盧慈偉老師的視覺圖解力課程

三、問題分析的拆解能力
在一個大問題下,往往會有數十個關鍵的小問題,你如何一步步累積拆解分析過程中的不斷發現的小問題?並在解決問題中創造價值?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挑選出最值得解決的問題?記得視覺化的呈現會是最佳的溝通與累積的方式,因為看到的瞬間,團隊的共識是精準的,精準的就可以有累積。

Tips:「用流程去驗證組成,用情境去選擇問題」
要是你覺得自己缺乏視覺畫表達的能力,從流程圖(方框+箭頭)開始畫起,你就可以很容易的將問題一步步的細緻討論。關於這些能力你們可以參考幾篇文章,可以有基礎的了解:使用者旅程體驗地圖使用者旅程的範例


心智圖與視覺化的表達,是拆解問題、累積創意的最好方式,最少你也要懂得使用便利貼(本圖已模糊處理)


四、資訊蒐集的關鍵技能
我其實不太相信憑空而生的創意,假設我們今天對一個創業的題目有靈感,我往往會希望那是因為你跟對的人聊過,或是你蒐集到了一些關鍵資訊後帶給你的啟發。因此,我相信一個人如何蒐集資訊會深深的影響到這個人的底蘊與成長。

Tips:「正確的使用 Google 搜尋」右邊點一下「圖片或影片」
文章只是 Information 的提供,無法幫你產生感受與立場。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你搜尋出來的結果與往右邊點一下「圖片或影片」,看一下這在樣關鍵字下有哪些相關的照片或是影片,照片與影片可以補足一些我們所缺乏的「生活經驗」,這是 Experience的學習。看到影片,你就會有感受(衡量問題價值的關鍵),你有感受才會有立場與動力。

最後,我想要給這些大學生一些日後關鍵的兩個鍛鍊方向
也許你看到這些會發現你自己有很多事物要學習,擔心自己的時間不夠,這是現實。但是這時候你要是日後想要創業?記得累積跨界人脈的習慣,跨界、跨能力的人脈很關鍵,像是視覺設計、媒體行銷、財務會計法律系的同學(台灣現在有科技法律系),都很有可能是你日後創業上很關鍵的人脈或是團隊成員。

關鍵底蘊的培養,累積你的生活經驗,在大學時期盡量的多參與一些社團活動,簡單的判斷原則就是是否可以真實的接觸到商業行或是協助弱勢的志工活動,像是新創公司的實習、志工活動的參與、跟廠商拉贊助的提案,這些都是你們在大學時應該要培養出來的能力,假如你想要創業的話。

最後,這次活動策展活動團隊完全是高水準的演出、這完全是業界標準,就算是策展團隊也展現了他們的價值!很棒!


2016年8月6日 星期六

寫給創業家,當你與國際大廠的總裁pitch時,總裁要看的價值是什麼?

分享本篇文章

很感謝交大產業加速器與簡報實驗室的合作,在過程中也看到了他們真的為新創團隊創造價值的用心。

最近和交大產業加速器一起和新創團隊和幾家大廠的總裁 pitch,學習不少那些總裁如何看待新創團隊的方向。不得不說每個總裁都有其看新創團隊的獨特角度,每個總裁提問的方向與檢視團隊價值的習慣都不一樣。

因此在這幾次的 pitch 之後,簡單的跟大家分享一些總裁如何看新創的角度。希望日後新創團隊有機會跟大廠總裁 pitch 時會更有方向與策略。當然每位總裁的風格都不同,建議最好可以與交大產業加速器聯繫,目前國內在這方面他們有累積不少經驗。
 
回到正題,那些總裁愛看什麼與都問什麼問題呢?有三個方向與新創公司分享。

一、總裁要看的是累積與團隊貢獻,不僅只是功能
總裁要看的是團隊「這幾年來的累積與貢獻」,這幾場聽下來之後,有的團隊會將自己的服務說得很「簡單」(因為以往要讓一般消費者很容易懂),反倒是沒有說出自己在研發這些產品與服務時的困難,讓總裁需要花時間去追問了一些基本問題之後才開始看到團隊的價值,甚至因此看不到團隊累積的價值。

什麼是累積?一個新創團隊可以累積的絕對不會只有「功能」,要是只強調自己的功能,你會發現除非你有絕對的技術深度,否則以大廠的角度來說,沒有一個技術是他們沒資源投入的。

因為你的產品與服務而累積的消費者資訊
也就是說,什麼是「非功能面的累積」才這些大廠看新創團隊的價值,像是:你累積了三年四十萬筆的消費者使用該服務的資料,這是因為你的服務解決了某些TA的問題,或是與消費者磨合與試錯之後,才有的這些消費者和你的服務共同累積的資料。
需要時間,無法靠金錢可以加速的累積,才是他們看中的事情。
以國內的團隊來說,OVOmedia 就有這樣的累積。因為大廠的要切入市場時,國際大廠可以接受的經濟成本遠大於時間成本。他要的是可以一起切入快速切入市場的新創夥伴,這時候你所擁有的那些很吃時間投入的累積就是一個關鍵。

二、要有談論產業的能力,你要熟悉你的競爭者與市場
今天在 pitch 中另一個可以建立總裁一個高度信任的基礎,就是「可以清楚的談論目前產業與競爭者近況」這一點,像國內的數位無限在這一方面的底蘊與熟悉度之高,將國內外相關競爭者與產業動態摸得一清二楚信手拈來,而這樣的產業經驗也讓他們在每一次與總裁的 ptich中都與這些總裁建立了很深的專業信任。

通常這些總裁願意在QA時間,不斷延長時間與你討論的就是產業的現況,從規定好的兩分鐘到十多分鐘,當你越懂產業的運作,這些總裁越是相信你是一個優質的創業家。反觀,要是你不瞭解產業的現況,或是在一些產業現況的討論中被問倒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前 ptich 時建立的信任雖然不會到蕩然無存,但是也絕對對半折扣了。

三、從產業的角度說明你的服務改變了什麼
在對任何對象的 pitch 過程中,最關鍵的是你的服務到底解決了什麼樣的產業問題?你有沒有清楚的將問題定義清楚,會是最關鍵的一件事情。目前國內的科技大廠他們投資的方向簡單來說就有兩種,一種是和本身企業相關的策略投資,一種則是單純對新創的投資,其實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方向是與那些大廠(資本密集的市場)的關聯不高。

也就是說當你的服務項目與一些科技大廠的實際業務距離較遠時,你能不能清楚的定義出問題,在說明解決問題後所帶來的市場價值,並請說明出您的商業模式營收模式,就是總裁是否可以在一瞬間抓住你公司核心價值的關鍵。

而在說明自己的服務時,更要懂得從客戶的角度來去說明你的服務對他們的影響。尤其B2B的一些服務
「是否真的可以幫助他們創造營收?」、「如何改變他們的毛利結構?」、「如何協助他們面對未來的趨勢?」
就是很關鍵的說明方向。

以國內公司來說 Golface 就一家很不錯的公司。在協助球場如何創造營收、改變毛利結構,甚至高爾夫球場如何面對桿弟成本越來越高的趨勢,都有很不錯的定位。

最後,假如哪一天換你要上場面對那些總裁時...
除了上述的三大重點:說累積、說產業、說影響,你會發現還有很多關鍵的細節要去討論,像是如何清楚的說明自己過往的累積與未來的發展?如何引導討論的主軸?如何知道總裁各自的個性特色讓自己心裡有所準備?如何懂得利用國際間的 pitch 架構來讓自己的說明是完整、聚焦、有重點?如何讓跳脫一些無法產生合作機會的表達方式?每個總裁看案子的習慣有哪些差異?更多的細節,就只分享給交大產業加速器的夥伴了。

歡迎找交大產業加速器,目前他們是國內不斷累積這方面實戰經驗的好單位,我們可以幫助你們挖掘價值、說出重點。

2016年6月11日 星期六

Office 365 PowerPoint 新功能「設計構想」值得期待它的潛力!

分享本篇文章


簡報設計其實說真的,扣除掉一些視覺設計的進階功能與工具(Photoshop等) ,其實適應各產業最扎實的基本功還是:利用排版、字型、配色,這三種基本概念設計出符合語義簡報呈現

但是大部分的人在坊間與網路上卻很難找到這方面優質的授課資訊或是網路教學文章,這樣的概念是讓人難學、難懂、難應用。但是今天很有意思的在我試用Office 365 PowerPoint 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新功能。

「設計構想」
啟動這個功能的時機點有兩個,一個是當我們將一張圖貼在簡報中的時候,他會在右側自動跳出「設計構想」的樣式,另一個時機點則是,手動控制,你可以經由「設計>>構想設計」的方式在 PowerPoint 365的工具列中找到。也就是說當你在某一張投影片手動按下「設計>>構想設計」時,PowerPoint 365 會在編輯視窗的右側自動產出8-10種的排版給使用者參考。

對!在畫面的最右側,事實上它可能比左邊的那些功能實用多了,而且具備了未來可以成為一個高級服務功能的潛力。

設計構想,在畫面最右側的最後一格。
右側是設計構想的呈現區塊,點一下左邊就會套用右側的排版
而這時候我們應該也可以看出,設計構想它是聚焦在「排版」這部分的自動化推薦,當然,目前自動化推薦的變化性還可以更好(在自動擷取與分析網路上平面設計的資料之後)。

簡報設計的現實壓力:沒時間設計,更沒時間嘗試
大多數的時間,我們在進行簡報設計的時候總是有時程上的壓力:明天要報告,今天內容還沒搞定,哪來的時間作設計?甚至,還要試試看幾種風格?這根本是與現時脫離的要求,而要是沒有好的版本規畫,甚至會來來回回的調整好幾次(通常會回到一開始的第一版)。

設計構想的功能除了會推薦你這張圖可以搭配的排版之外,只要你一鍵套用,馬上就可以所見即所得,看到最後搭配出來的風格與效果。而挑選其他的推薦排版也是一樣一鍵套用即可

快速的一鍵套用,透明文字區塊
利用灰色遮罩進行排版與明信片的設計風格
只要是圖都可以利用「裁切」功能進行焦點的調整
設計的基礎元素之一:眼界

簡單來說,在實際使用「設計構想」時,你會發現有些排版的設計套用之後無法再作修正(多少有些不方便),但是我會把它看作日後他們可以更加精進的功能細節,或是這樣的構想本來就是一個啟發的動作,讓我們可以對於排版有些新的想法,畢竟相較於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排版的靈感難找多了,我們可以很快速的自己做出類似風格的排版設計。

而未來,對於這功能的期許其實蠻大的,目前 PowerPoint 365 大概提供了 8-10 個排版的推薦,事實上,要是日後他可以針對我們使用的圖與目前網路上簡報設計的排版趨勢與樣本作結合,動態的、隨著時間的不同提供20-30種排版推薦(不是濫竽充數的那種排版)那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關鍵功能,可以快速的讓我們學習到排版的精神與快速的熟悉排版的操作

「設計構想」是一個象徵:從功能走向設計涵養的提升
目前「設計構想」雖然這只是一個單純的功能,但是要可以往上述的方向調整的時候,它就具備兩種層次的提升;一、從功能走向設計,過往微軟的 PowerPoint 與蘋果的 Keynote 相比,說穿了主要一個部分就是預設的設計風格較 Keynote 單純,讓同樣水準的使用者產出的簡報就是比較好,但是今天開始累積在「設計構想」這系列的功能累積時,PowerPoint 的使用者的簡報產出就可以開始有更優良的呈現。

二、從功能走向服務,功能是死的,但是要是這樣的推薦內容時與時俱進時,那就開始從功能走向了一個「提供時下簡報排版趨勢」的關鍵服務。沒有人天生就是設計師,但是每個人只要看到了好的設計都有辦法學習與微調。就如同本篇文章中提到的,設計的基本元素之一是提升自己的眼界,這也是大多數的人沒有時間去做這樣的累積。今天要是微軟可以利用這樣的服務,協助與提供樣本給使用者參考時,它就可以漸漸的改變 PowerPoint 的使用者的簡報產出就一定會有具體的提升。

這也是為何,我會覺得這樣的一個功能它是具有潛力,甚至可以將 PowerPoint 從功能提升到服務的層級。期待,未來我可以在 PowerPoint 中輕鬆的看到時下排版設計的推薦,讓我也隨著這個功能不斷的提升我自己。




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決勝創投,10點11位評審對於新創團隊的建議

分享本篇文章

很難得的國內也會有這樣盛大的新創團隊的創投簡報競賽,聽說現場有500多人,因此在這邊一定要稱讚 PowerForPoint 團隊的用心與細心。現場除了有 11 隊台灣的新創團隊分享他們想要改變這世界的方式,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現場也相對的有 11 位經驗豐富的評審。名單如下:

2016年 PitchCamp 評審名單
李雅妮,ASIA BEAT 創辦人/資策會計畫顧問
許博堯,台灣微軟 Office 行銷事業部副總經理
黃蕙雯,台灣新創競技場執行長
洪雯娟,資策會產業推動服務處副處
江育勝,如海創投副理 / 創業酒吧創辦人
鍾子偉,關鍵評論網創辦人
蘇拾忠,台灣天使投資協會秘書長
孫治華,簡報實驗室創辦人
嚴世昌,翔曜投資控股集團創辦人/艾特網路執行董事
吳相勳,度金針資本新事業發展長
陳凱爾,數位時代創業小聚負責人

2016年 PitchCamp 決勝創投得獎團隊
而在新創團隊他們 48 小時的努力修正他們的募資簡報之後,最後前三名的團隊由第三到第一名分別是:Himelight鐘點大師Addweup 這三個團隊,其中 Himelight 的商業模式簡單又可以快速直接讓他的使用者擁有客製化的履歷格式,嚴世昌評審所說:「商業模式簡單,營收清楚,又可以協助使用者」;鐘點大師則是擁有強大的BD,串聯相關商業合作能力,在會後也瞭解他們還有更多在兩岸的布局規劃。

而第一名的則是Addweup團隊,他們則是很清楚的看到常在國外旅行結束回國後有外幣零錢兌換不便的空間(銀行僅兌換紙鈔,既有服務缺口),將在機場提供一個可以快速將外幣轉入個人支付寶、paypal 等國內外支付工具中(具體服務說明),同時也可以選擇將這些零錢轉為捐贈給其他公益團體與活動(結合公益)。在整段簡報中也提到了整體的市場大小(市場大小)與很關鍵的他們服務是運行中的試用者試用情況,兩萬五千元的台幣在短短的六分鐘之內被兌換完畢(試用證明)

回顧評審對這 11 個團隊的評審結果也一點也不馬虎,過程中不乏出現不少的紅牌(完全不感興趣)與黃牌(現場的朋友在我的分享中,應該懂黃牌的意思了),這也指出了評審對於新創團隊「該說出什麼」這一點有不少的想法,的確也有不少團隊 pitch 完之後,評審感覺卻很模糊。因此,我也整理了其他評審在最後給的建議。也希望這些建議可以提供給日後想要從事新創的團隊作為參考。


2016年 PitchCamp 評審建議
我就直接轉化成正面的建議(但是現場評審其實都很直接的)

  1. 競爭者分析時,競爭者要具有代表性。(代表性要根據團隊服務模式與定位去挑選)
  2. 說明市場、效益時,要懂的用數據說話。(目前整體缺乏數據)
  3. 要讓投資人清楚的看到你的服務與產品的樣貌,show it, don't tell it
  4. 主動說出各服務環節現況的難題(很簡單早被作出來了)與你們的解決方案。
  5. 創業最基本要去詢問每一個預定合作角色是否接受你所提出來的條件與假設。
  6. 當你的收費比競爭者更低時,不一定是優勢,你要說出低價你可以活下去的理由
  7. 要建立平台,要說出這平台的優勢在哪?與你自身的獨特know-how是什麼。
  8. 說明營收成長與國際布局時,請帶出你的階段性成長預估(時間軸)。
  9. 要懂得說出服務的實績
  10. 你們對於你們的服務有 think big嗎?不夠 crazy。這是一個養活自己的服務還是改變世界的服務?(這是蘇拾忠會長的建議)

除了評審建議之外的兩個迷思
而我除了評審建議之外,也針對一些現場裡聽到迷思跟大家分享
一、六分鐘很短所以不好說明
你要知道你日後上台大部分也都是只有六分鐘左右嗎?這樣的說詞是沒意義的,基本上一分鐘六十秒,每一秒講三個字,你可以有1080個字去說明你的服務,重點是針對短講你真的有將自己的講稿寫下,然後審視自己是否有說出以上建議的重點嗎?寫給創業中的朋友,如何應付一場短講?8分鐘以下

二、對象太多了所以比較難調整內容
關於這一點給新創團隊的建議是,現場的對象有時是會複雜的,但是你的目標永遠要明確,你要給創投聽?還是你是要讓聽眾都想用你的服務?擇一吧!你該要有你自己的定見,而不是隨著環境左右搖擺。


總結,美國與大陸都已經是新創風潮行之有年,而行之有年的事物都會有基本架式與架構,新創募資或是競賽型簡報都有很多說明的樣本與各類資訊的關鍵點,不難,這些架構只要稍微研究之後就可以讓你在每一次的上台,都可以好好展現你服務的價值!當然這些架構也會很直指核心的幫助你檢視你的創業現況與模式

最後,若各團隊想要知道針對每個團隊的建議與修正方向,可以與我私下討論

2016年 PitchCamp 決選團隊

Addweup
AmazingTutor
Eros主題派對
團購買車 Groucar 
Himelight

HoPLAY
MobioSense
PVD+
Pyramius沛米科技
VoiceTube 看影片學英語
鐘點大師 Hour Masters


其他過往文章分享
傳遞價值的基礎,寫給創業的朋友們(交大YES co-working space)
給創業者的第二個分享( AppUniverz 船長培訓營)

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在我們釐清一份商業簡報的時間規劃之前,先瞭解什麼是商業簡報

分享本篇文章

很多人會問我簡報的時間要如何分配?簡報規劃、簡報設計到上台演練。我以前會跟大家分享規劃的時間最多!雖然大家都以為賈伯斯是因為演練的上百次所以簡報才那麼好。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職場的轉換、職級的提升與是是非非的歷練後,再次要我去看待這樣的問題,自己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會「也許我們應該在重新定義什麼是『商業簡報』」開始。

商業簡報是一個確認目標、定義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回想起四年前,曾經在企業內訓時看過一位學員的東南亞區域市場調查報告演練,引經據典、豐富的市場調查數據,整場演練說完15分鐘,我和對方的主管相視不語,然後我問主管:「是不是像一句話沒有句點」的感覺。只看到對方微笑的看著我說:「對耶!我常常看到這樣的報告,『搞不清楚要我看這份簡報的目地在哪?』看完了,然後呢?要我馬上生出解決方案嗎?要是我馬上決策嗎?哪記得那麼多資料」,說到著主管的情緒也有點起來了。

你們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製作簡報的經驗?

主管給你了一個題目要你做一份簡報給他,而你追問了一下「報告時間」,然後就結束了溝通,開始上網或是開始蒐集過往的相關資訊(其實這樣也算是努力了),然後看著辛苦蒐集來的資料,思考著如何將這些資料匯整起來,或是想要說一個甚麼樣的故事?這樣的情況是不是有一點熟悉?而這樣的結果往往換回的是主管冷冷的ㄧ句話:「這不是我要的」,而你在辛辛苦苦的努力了幾天後只換回這一句話,也只能默默與訝異的吞下。

資料匯整,不等於針對問題,解決問題。
在職場上的成就高低不是出在簡報,更多時候是出現在「不良的商業溝通」。你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有沒有根據主管目標的策略方向蒐集資料?又或者你把大部分的精力與時間花在「沒有方向性」的蒐集與匯整?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你怎麼分配你在製作簡報的時間?
這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因為從我自己的工作管理經驗中,我是從每一次的會議之後的會後會就開始「準備我下次報告要說的話了」。這過程大概可以分為六的階段來:
1.該與哪些單位主管確認目標與進程
2.確認之後需要哪些內部員工的進行分工落實
3.說明工作進度需要有什麼程度的產出
4.並在過程中不斷修正要提報的內容方向(以上都是我的簡報規劃)
5.最後驗證各員工的階段產出,進行匯整(這才是我的簡報製作)
6.提報。


所以真的要說製作一份商業簡報的時間?我只能說我通常不太願意花超過兩個小時去製作簡報。我真正花精神與時間的是去確定目標,而我會用三個重點去定義我的目標:
1.我該如何協助組織目標的達成?
2.現階段需要釐清的問題是什麼?
3.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推進或是協助決策的可能選項

所以我們再去思考一開始的那個個案,那份東南亞的市場調查報告,除了提供了給他的主管一堆蒐集來的資料之外,是否沒有去思考過那份簡報的目標呢?是不是少了組織目標、釐清方向、決策依據、決策選項?

花多少時間做簡報?要是我們知道商業簡報是一個確認目標、定義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你就會知道這不會是一個問題。


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簡報實驗室】推薦課程-簡報藝術烘培坊,評價: ★ ★ ★ ★ ★

分享本篇文章








職場是很現實的,每一個職場都會有他獨有的文化,在簡報的表達也是一樣。

不同的產業,都會有其不同的簡報呈現風格,在坊間有很多教簡報課程中大多數的學生往往只學到了一些無法適用在他們產業中的簡報設計技巧,在課堂上覺得學了很多,但是現實中遇到大量資料的呈現時,依舊不知道如何設計簡報。但是這樣的情況在簡報藝術烘培坊的課程中就不會這樣。

專業就是要對於客戶的所有限制照單全收
簡報藝術烘培坊他們抓到了醫學簡報中就是有些「大量資料就是要如實呈現,不能刪減!」的現實面,而他們也懂得在不同產業中的限制下進行設計。

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從一系列醫學簡報討論中,看到簡報資訊種類與架構的重要性!

分享本篇文章
日前看到簡報藝術烘培坊的一個簡報製作的活動結果,是很多在簡報設計上非常有熱忱的同好一起修改同一張簡報的成果。裡面不乏有很多的設計巧思在其中的作品,也不僅讓我想要好好探討一下他們設計背後的原則是什麼?甚至這些作品讓你投票,你會投哪一張呢?

我們先來看看幾張不錯的設計吧!(其實Bill已經有介紹過這些作品了)
這是原始題目(讓大家修正的那一張投影片)

趙軒翎的設計的簡報